描述

序號

檢查項目

細項

檢查目的

1

影像檢查

前列腺MRI-增強

精準定位前列腺可疑病灶,評估腫瘤風險。

2

冠狀動脈CTA

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分析斑塊成分與穩定性;檢出血管先天異常,為冠心病早期診斷及治療決策提供關鍵依據。

3

低劑量肺部螺旋CT

可篩查肺部腫瘤,還可發現胸壁、縱膈、心臟、大血管病變引起的結構異常

4

超聲波檢查

甲狀腺超聲波

可發現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炎、甲狀腺瘤、甲狀腺癌等疾病

5

心臓超聲波

檢查心臟各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功能狀態,瞭解心臓畸形位置、大小及病變程度

6

腹部超聲波

判斷腹部內臟器官 (肝膽胰脾腎)的病變,如腫瘤、結石、積水、脂肪肝等

7

前列腺超聲波

評估前列體積及結構異常 (增生/鈣化),分析血流特徵鑑別腫瘤風險

8

膀胱超聲波 (膀胱、輸尿管)

發現膀胱占位性病變 (如腫瘤、結石、異物、血塊、憩室等)

9

腫瘤標誌物檢查

甲胎蛋白AFP

肝癌診斷/監測核心標記物,同時評估肝炎/肝硬化等

10

癌胚抗原CEA

廣譜性腫瘤標誌物,多種腫瘤的發生均有可能導致其升高

11

糖類抗原CA72-4

胃癌首選,輔助腸、胰腺、肝癌的診斷和治療監測

12

糖類抗原CA19-9

非特異性廣譜標誌物,用於胰腺、膽道、甲狀腺腫瘤診斷

13
14

糖類抗原CA242

消化系統腫瘤標記物,顯著上升主要提示胰臟癌、大腸癌風險

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

前列腺癌、炎症、增生等疾病的評估

15

血液檢查

血紅/蛋白

分析血液成分,篩查細菌/病毒感染、貧血、血小板異常等

16

白血球計數

17

血小板數目

18

紅血球計數

19

紅血球壓積量

20

紅血球平均容積

21

紅血球平均血紅素

22

紅血球平均血紅素濃度

23

單核白血球

24

嗜酸性白血球

25

嗜鹼性白血球

26

嗜中性白血球

27

淋巴性白血球

28

血管風險檢查

血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風險因素,升高會增加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29

血脂檢查

甘油三酯TG

評估血脂代謝及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30

總膽固醇TCHOL

31

高密度脂蛋白HDL-CH

32

低密度脂蛋白LDL-CH

33

糖尿病篩查

空腹血糖

輔助糖尿病診斷及療效監測

34

肝功能檢查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評價肝功能,輔助診斷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膽管炎、膽囊炎等肝膽疾病

35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36

γ-穀氨醯轉肽酶GGT

37

血清鹼性磷酸酶ALP

38

AST/ALT

39

總蛋白TP

40

白蛋白ALB

41

球蛋白GLOB

42

A/G比值

43

總膽紅素T-BIL

44

直接膽紅素D-BIL

45

間接膽紅素I-BIL

46

尿液檢查

小便比重

檢查泌尿系統疾病,協助診斷其他系統疾病

47

小便酸鹼度

48

小便蛋白質

49

小便膽紅素定性

50

小便尿膽素

51

小便硝酸鹽

52

小便酮

53

小便紅血球

54

小便白血球

55

小便皮細胞

56

小便管型

57

小便晶體

58

尿糖

59

腎功能檢查

肌酐(CREA)

檢測腎臓功能,肾功能受損常

60

尿酸(UA)

61

尿素氮(UREA)

62

甲狀腺功能檢查

甲狀腺素T4

反映甲狀腺功能狀態,篩查甲亢/甲減

63

三碘甲狀原氨酸T3

64

促甲狀腺激素TSH

65

一般檢查


測量身高、體重、血壓等基本健康指標

66

內科檢查


胸部、心、肺、腹部體格檢查 (發現內科疾病徵兆)

67

外科檢查


皮膚、甲狀腺、關節、淋巴結等檢查 (排除外科疾病)

68

眼科檢查


常規檢查 (含眼底)、眼壓、裂隙燈 (篩查結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

69

耳鼻喉檢查


外耳、鼻腔、咽部檢查 (發現常見耳鼻喉疾病)

70

聽力檢測


評估一個人聽力的好壞程度的過程。聽力檢測可以幫助確定聽力損失的類型和程度,並為後續的治療和輔助聽力設備提供指導。

71

靜態心電圖ECG檢查


記錄心臟電活動,判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塞

72

骨密度檢測


發現骨質疏鬆及其程度